家課政策
目的
1. 老師利用課堂以外的時間,延展和加強學生的學習,協助學生瞭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及找出自己在學習上需改善的地方。
2. 協助教師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作為調整教學進度的準則。
3. 學校希望能與家長攜手合作,共同尋求方法,幫助學生改進,鼓勵他們發展潛能。
原則
1. 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不強調強記硬背。
2. 配合教學進度,有助學生鞏固學習與發展概念。
3. 因應學生的能力與需要,設分層課業,照顧個別差異。
4. 學校重視以高質素的課業去刺激學生思考以及自主學習,避免學生被沉重的課業影響學習的興趣。
5. 本校亦為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開設課後功課輔導班,由科任老師負責,讓學生可以每天在校內完成所有功課,可減輕學生回家後的功課負擔,亦可以讓教師們培養學生完成課業的良好習慣。
實施形式及安排
1. 在科務會議訂定有關科目家課政策之實施細則,如家課的種類、數量、格式及批改方式等。
2. 教師根據在科務會議中訂定的原則,因應學習目標及教學需要而設計及安排不同性質的家課。
3. 教師按照學生的需要和學科的目標而設計不同種類的作業和分層工作紙,在工作紙中加入電子學習及自學元素。
4. 各科老師會互相協調,避免學生在同一天功課量太多。
5. 中文科及英文科默書定在不同周次進行,學生每星期只需溫習一科。
6. 教師分配家課時,會清楚地向學生說明完成功課的方法及有關的要求等,亦應向學生說明訂正的方法。
7. 為鼓勵學生,教師會利用貼紙及印章,在批改功課時,貼在有進步或良好表現的功課上,還會加上鼓勵性的評語。老師亦會根據學生的困難點提出啟發性的建議,正面激發學生致力完成作業的動機。
8. 如遇學生功課出現錯誤或需要改善的地方,會用紅筆批示及提供指引,引導學生反思及糾正錯誤的方法,並督促學生改正。
9. 教師會跟進有關改正,如大多數學生犯同樣的錯誤會再在該難點上予講解。
10. 學生的表現未如理想,老師會找出原因,引導學生作出改善。
11. 學生若經常欠交家課,教師會及早聯絡家長,找出問題所在,尋求解決辦法。
12. 學生的家課冊每天都會由家長或監護人檢查及簽署。班主任每週亦會簽閱學生手冊。